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公众号:禾沐心理

禾沐文集 RSS订阅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每日新报》专稿)

2016-11-29 12:07| 发布者: 禾沐| 查看: 2515| 评论: 0

摘要: 禾沐 全息心理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by 禾沐 标题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又是一年春来到,气温开始慢慢回升。然而这 ...

 

禾沐 全息心理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by 禾沐

 

标题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这个春季,走出情绪的误区

又是一年春来到,气温开始慢慢回升。然而这个季节气压却比较低,气温变化也比较大。虽然人体代谢开始进入旺盛期,却比较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之类的身体状况。

由此,外在的情绪就可能随之产生强烈的变化,引发医学上的"季节性情绪失常"。这就是为什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会较其他季节偏高的原因之一。而诸如烦躁、焦虑、抑郁、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会随之加剧。长期处于某种情绪之中,很容易让我们进入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认识我们的情绪。

每个人都知道情绪是什么,但要给情绪下个定义,才发现真的不那么容易。简单的概括,我们暂且接受这样一个概念:情绪是内在感受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事物作用到我们身上,我们的内在会去处理。与我们观念一致的或更贴切我们观念的,通过外在表现出来的就是正面情绪。如:愉快、满足、安静;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或更背离我们观念的就形成了负面情绪,如:愤怒、悲哀、焦虑。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对我们的人生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在传统上,中国人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原因之一是在对情绪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多误区。现代人在饱受情绪之苦的同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媒体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因为不认识情绪、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而导致的恶性案件。那么情绪究竟是怎样的呢?

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家都知道,人非生而知之。既非生而知之,又哪里来的"观念"呢?我们的观念都是后天形成的,既然天生"观念",那么情绪怎么会是与生俱来的呢。只能说明我们的生理上具备产生情绪的条件,而是否产生情绪还是由后天的"观念"决定的。所以类似"我天生就是多愁善感的"。这样的观点是我们的误区之一。

情绪的产生与我们的信念系统有关常能听到身边的人说这样的话:"我看见某某就烦。""今天又有新的工作安排给我,真烦!"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对情绪的认识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是某个人、某件事情和某种东西让他们产生了情绪。而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有情绪产生是因为我们的信念系统。

信念系统也叫 bvr系统,它由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组成的。而所谓的观念或者说观点,就来自我们的信念系统。(关于信念系统的知识我们会通过其他的文章系统的向大家介绍。)当外在事物与我们的信念系统相冲突的时候,情绪就产生了。由此看来,某个人、某件事和某种东西本身并不会让你有情绪,让你有情绪的是与你信念系统相冲突的那一部分。有可能是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或说了什么话,让你有情绪。也有可能是安排工作不公平让你有情绪或者你觉得自己不能完成而有压力等等。

情绪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在法制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记者到监狱采访,问当时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回答:"我当时愤怒极了,控制不了自己,于是就……"我相信在大家身边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的吧。试问,情绪是不是自己的?如果自己控制不了,谁能控制?要走出这第三个误区,就必须要认识到,情绪不是不能控制,只是我们不知道方法。

情绪是需要与人分享的情绪是我们内在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是可以并需要与人分享的。不要以为你不说,别人就永远不会知道。善意的掩盖情绪只会欲盖弥彰,会让整个气氛变得紧张和压抑。不如与身边的人分享它,你会发现分享过后,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也许有的朋友会问:身边人有了情绪,我们要怎么帮助他呢?当一个人有了情绪的时候,最需要的是身边人对自己这份情绪的接受和认可。因此,"别把你在公司受的气带回家!"的抱怨声不如换成:"我看到你今天的样子这么无精打采,我想你现在一定很委屈。"

此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忍受和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是不是听到过身边的人说过:"我有什么办法?不忍,难道发火不成?"不好的情绪要么被忍在了心里,要么爆发出来。忍在心里的终究会爆发出来,而爆发的结果是极大地破坏了彼此的感情。与其这样为什么不学习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呢?人乃学而知之,学习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既可以利己又可以助人。

情绪和事件是可以分离的曾经有一个个案,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告诉我她每次看到她先生做事慢吞吞的样子她都会发火,这十几年来忍受的很是辛苦,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将情绪和事件看作一体,认为丈夫的"慢"是她产生情绪的原因。而实际的原因不是因为丈夫"慢",而是因为这个妻子不能接受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以自己的标准作为所有人的标准。但是她自己看不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只能把情绪和事件看成不可分割,让自己痛苦,身边的人更痛苦。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很多。虽然不想,但结果却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让我们一起努力,作自己情绪的主人。

出处

本文发表于《每日新报》

返回顶部